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bboy2/1196845864.jpg)
(請先看Part I 吧….)
記得高中的時候,很喜歡到台北逛二手CD店,當時全新的CD一張大概320~350元左右,然而二手的通常只要150~180元!買起來真的很過癮!雖然零用錢很少,還是會省吃簡用存一些錢來買唱片,現在呢?一張全新的CD大概是350~400左右,二手的卻要250~280,新品跟二手差距竟然越來越小,而全新的CD漲幅竟然沒有二手貨來得大?!
大家都知道,台灣的CD事實上比起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要便宜,但是,問你CD貴不貴的時候,通常很少人會說不貴的,要問黑殼鯊的話,黑殼鯊也是用力點頭說:「貴!!」
媒體一直在呼籲大家要買正版,話說回來,是不是真的有給消費者買正版的原動力和價值?確實有一些唱片在包裝、內頁上花更多心思去做,甚至送一些贈品之類的,那音樂呢?是不是有比較好?流行市場更是一堆所謂的「偶像」靠長相、靠身材、靠宣傳包裝來賺快錢!這樣的唱片黑殼鯊也不想買啊!就算真的想要聽聽看,難保不會去抓MP3來聽,說不定一張專輯聽不到兩首歌就整張殺掉了,試問買到這種CD的消費者會不會很想把它拿來當杯墊、當飛盤?!
說台灣的CD便宜,壓片跟後製的技術有和其他國家相提並論的資格嗎?同樣的一張CD,爲什麼還是會有一些音響發燒友寧願花更多的錢買日版或是美國版、德國版?或許這些人很瘋狂,但是如果真的沒有差別的話,不會有那麼多的傻瓜要跟自己的鈔票過不去,如果MP3跟CD聽起來真的沒有差別的話,老實講黑殼鯊也不是那麼想買CD,以鯊自己的習慣來說,都是以聽音樂為主,很多CD買來甚至連歌詞或內頁都沒看過,只有聽CD而已,所以很多唱片公司的「大贈送」對黑殼鯊來說意義並不大,花錢買的,還是那張CD…
話說回來,對於現在的超新世代,在把MP3隨身聽列為基本配備時,也應該要想想,其實還是有很多人在努力著,一張唱片要誕生還是要經過很多人的心血…你們可以說MP3跟CD聽起來沒什麼差,也可說你們不要求那麼高的音質,甚至可以很大方的說:「我就是沒那麼多錢!」或是「學生很窮!」都是很正當的理由~
只是,可以的話,偶爾還是挑幾張真心喜歡的支持一下吧…
照片是黑殼鯊房間音響系統全圖,不是多高檔,純粹用以滿足黑殼鯊想聽好音樂的小小心靈渴望…